- UID
- 41
- 性别
- 保密
- 主题
- 金币
- 枚
- 水晶
- 滴
- 存款
- 元
- 阅读权限
- 90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- 注册时间
- 2014-11-20
- 打卡等级:常驻青年
- 打卡总天数:101
- 打卡总奖励:10926
- 最近打卡:2022-07-13 08:47:13
 鲜花( 0)  鸡蛋( 0)
|
本帖最后由 阿明明 于 2020-9-4 08:54 编辑
在六十年代的东北,生活很艰苦,干活挣工分,生活用品要粮票换。一家三四口已是很艰难了,王奶奶一家八口人,靠着王爷爷上山伐木的工资过活,其困苦可以想象。更难的是王奶奶肚子里还有一个七八月大的孩子要降生。没有计划生育的时代,七八个孩子的家庭随处可见。
王奶奶和王爷爷是从河南来到东北的,当地也没有什么亲人。王奶奶家的房子是两间低矮的土坯房,一间大屋,炕是通长的,睡着六个孩子。两个女孩和四个男孩中间用布帘隔着。王奶奶和王爷爷住在小屋一铺小炕上。
王奶奶挺着个大肚子,推开自家的屋门,地上的雪已经没过脚面。院子不大四周垛满了柈子。王奶奶拎着筐,把柈子一根一根码在筐里,顺手取了一块桦树皮,有些困难地站起身返回屋子。桦树皮是用来引火的,炉子是土坯的,锅是纯铁的。你想,八口人的饭得是多大一口锅呢。
午饭不用说,照旧是苞米面的窝窝头,给上学的几个孩子吃的。又熬了点苞米面糊糊,是小六的饭。小六四岁,个头比同龄孩子大,却十分瘦弱。王奶奶翻出厨房柜子上面的鱼罐头,用勺子挖出来一些,又把罐头放回原处,罐头是给小五小六吃的。弄好这一切,王奶奶抬头看了一眼墙上老式的吊钟,算着几个孩子快到门外,就起身放上炕桌摆上碗筷。小五小六紧忙跑到炕桌边,安静地和王奶奶一起等哥哥姐姐放学归来。
一忽大门被打开的声音传来,王奶奶站起身往门口走去,屋门打开来,先进来的是小脸冻得红扑扑的大丫和二丫。喊一声妈后就脱去棉帽和手套,大丫去给炉子添柴火,二丫又拎起筐去取柈子。屋门再打开时,二柱也回来了,二柱都长成大小伙子,个头比王奶奶都高。加上王奶奶的孩子,都是她自己用剪刀剪断脐带接生的,接生完就继续带孩子做饭,不分寒暑的十几年下来,王奶奶本就不高的个子,又佝偻回去很多。
王奶奶把饭菜往炕桌上端着时,大柱也回到家。大柱是几个孩子里最大的,在临县上高中,下午休学就提前回来了。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,几个孩子狼吞虎咽地抢起来。那年头没有油水肚子空,越困难孩子越能吃。王奶奶看着几个孩子,又摸摸肚子,也开始跟着孩子们一起吃饭。
吃过饭几个孩子收拾桌子,洗碗扫地后就开始写作业。那时候条件不好,孩子都很认学,所以王奶奶从来都没有操心过他们的学习。后来王奶奶家的孩子各个出息也不是没有原因的。窗外的雪已经停了,风怒号着拍打门窗。王奶奶走到厨房,又往炉子里塞了几根柈子,以供屋子取暖。然后回到小屋,拿起炕上的笸箩,给二丫缝衣服,衣服是大丫穿小的,补补就是二丫的新衣服。这时孩子多家里穷,大柱穿小的衣服给二柱穿,二柱穿小的衣服小五穿,小五穿小小六穿,直到衣服缝补到不能再缝补为止。即便是这样,孩子穿着哥哥姐姐缝补过的衣服,还是很高兴的。
一晃眼要过年了,王爷爷也回到家里。一家八口的土坯房显得拥挤热闹起来。新年之前还有很多要准备,王奶奶又临盆在即,做什么都十分笨重了。所有的衣服被子都是大丫和二丫洗完,晾到院子里。柈子是大柱劈开,二柱垛上去的。过年的前几天,又把老祖宗的画像,取出来供上香火。这个时候,才能蒸点白面馒头和黄面豆包,放屋外冻上,过年的时候吃。腊月二十八那天,王奶奶又亲手剪断脐带,把老七迎接到这世界上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