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UID
- 1192
- 性别
- 保密
- 主题
- 金币
- 枚
- 水晶
- 滴
- 存款
- 元
- 阅读权限
- 90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- 注册时间
- 2016-5-22
- 打卡等级:即来则留
- 打卡总天数:25
- 打卡总奖励:2334
- 最近打卡:2022-07-25 09:45:23
 鲜花( 0)  鸡蛋( 0)
|
空
大空为满,大满如空。
天地之间,草木虫鱼,各有其所,春夏秋冬,各有其归。草木枯荣,虫鱼繁衍,春秋代序,此之谓各得其所,各遂其归.物各得其所,各遂其归,谓之空。
所谓满者,世间万物皆入心中,而不失其所,心有真宰,而不为外物驱使.遇山而登,逢水而游,援琴而歌,闻歌而起舞,物各得其所,我亦不失其真,陶陶然,融融然,不知乐为何物。满后可至空,登山溶于鸟鸣花香之中,人山神接,惚惚然忘身于山林之乐,是空也.援琴而思发,或想他乡之人,或叹己志未酬,乐音起而中情兴,交织于空中,萦绕在心间,惶惶乎心凛神凝,而忘其中之忧乐,是空也。
满者,可求也;空者,不可求也。
当世之人,与物相刃相靡,驰而不知所止,不亦悲哉!终身役役,不见其成仍不知止,不亦哀哉!庄子曰:"举世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非之而不加沮,定乎内外之分,辩乎荣辱之境,斯已矣。"此之谓重内我而轻外物.又曰:"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。"此之谓物物各遂.由重内我而轻外物至物物各遂,乃由空入满,由满入空之途。
自庄老而下,观后世之人,至满入空者鲜矣.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是空也。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是空也。东坡先生曰:"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呤啸且徐行."近也.然莫若"但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呤啸且徐行"。呜呼!道不当言,言而非也.此中之意,待吾辈力行之。
无觉
无觉,不是没有知觉,也不是没有感觉。
以前看到嵇康的游仙诗,是这样写的:
琴诗自乐。远游可珍。含道独往。弃智遗身。寂乎无累。何求于人。长寄灵岳。怡志养神。
当时看到的时候很是向往,但是现在想来,嵇康讲得不一定很有道理。社会的出现是必然的,人生活在社会中也是理所当然,没必要非得“长寄灵岳”,没必要非得“弃智遗身”。天地之道,在乎和谐。春雷夏雨、秋黄冬雪,如同人世的酸甜苦辣、坎坷腾达,都是自然的。佛家有云“我不如地狱,谁入地狱。”今天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有些偏差,它真正的涵义应该是顺乎自然之道,该走的时候走,该来的时候来,无需痛苦,也不必留恋。
在现在这个社会里,保持无觉的状态是幸福的保障。我们必须明白的是:无觉并不是遥不可及,无觉并不是那些出世高人的专利,无觉应该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品质。正如我在《闲云野鹤》那篇日志里引用的诗句一样---------小隐隐陵薮,大隐隐朝市。无觉达到最高境界的人,必定是生活在朝市,生活在你我之间。上次在岳王亭见一老者,气定神闲,风度翩翩,很有“无觉”的味道。只可惜只是擦肩而过,遗憾遗憾!
要把无觉说清楚那是不可能的,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。记得刘长卿的一句诗——--细雨湿衣看不见,闲花落地听无声。也许接近了吧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