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UID
- 41
- 性别
- 保密
- 主题
- 金币
- 枚
- 水晶
- 滴
- 存款
- 元
- 阅读权限
- 90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- 注册时间
- 2014-11-20
- 打卡等级:常驻青年
- 打卡总天数:101
- 打卡总奖励:10926
- 最近打卡:2022-07-13 08:47:13
 鲜花( 0)  鸡蛋( 0)
|
《高楼不胜寒》片段
周夫人提到的伯阶姓杜名初字伯阶,是诗圣杜甫的十三代传人。十多年前在翰林院做学士,怎奈他性格怪吝,说话不知禁忌,结果被同僚弹劾出翰林院,到处漂泊,直到遇到周儒嘉的父亲周许林,两人一见如故视为为知己,他来到临荷书院,解决了衣食之忧。周许林去世后,为报知遇恩,他依旧留在这里,现在是临荷书院的督学。他学问渊博、记忆力过人,有学生故意摘了冷僻的句子问他,没想到他才听几个字,很快就把联系这个句子的上下文一字不差背出,并对这段话进行释义。有的老师对他不服气想考他,结果没考到他还被他问住。
杜伯阶上课从来不带书,往讲台上一站,人不笑总让人觉得他在笑,圆圆的脑袋上豆子一般大的眼睛四下逡巡,有的学生就忍不住挤眉弄眼,脸上堆起坏笑。然而杜伯阶不在意,张开扁豆样的厚嘴唇说道:“把你们的书翻到……”标准的南方话不高不快,学生们一边好笑他的神态和声音,一边服从地打开书。杜伯阶讲正题的时间很短,最多一柱香时间,这个时候课堂非常安静,只听见杜伯阶的声音在课堂上从左到右、从上到下的盘旋;正题一结束,他绷紧自己的圆脸坐在讲椅上不声不响,小眼盯着他的学生们,盯得学生回避他的眼光,这时他得意地笑起来,把学生的名字编成故事阐述正题,每到这个时候,课堂气氛异常活跃。假如你在这个时候听见拍桌子打板凳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,千万不要以为走错了地方,那一定是杜伯阶怂恿他的学生“胡闹”。为了这事,周儒嘉曾找过他几次,没见成效。周儒嘉一气之下干脆把自己的上课时间调成和杜伯阶的一样,没想到杜伯阶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变本加厉。于是在临荷学院就有了这样一幕:墙壁的这间教室里杜伯阶嘻嘻哈哈,学生们拍会桌子,敲回板凳,热闹非常;另一间里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周儒嘉上课,隔壁时不时的声浪传过来,他们依旧正襟危坐,充耳不闻。私下很多老师和学生们都纳闷:按照周儒嘉严谨的个性,怎么不辞退杜伯阶?有人揣测是周儒嘉让杜伯阶有自知之明,主动提出辞职,没想到杜伯阶不但不提居然还当上督学。众人不解,倒是周夫人一语中的:杜伯阶上课动静大,周儒嘉选择这个时间上课,既磨练自己的定力,又锻炼自己对课堂的掌控能力,更重要的是借机检验自己的教学水平。
关于杜伯阶,学生中流传着他的很多笑话。其中一则是:有次下课他和周儒嘉走在一起,学生从后面喊他:“杜老师——”,他没听见,学生学着他浓郁的南方口音又喊:“杜—老—西—”,他还没听见,学生故意变着音调如滚刀一般喊出:“豆腐脑——”,没想到他回过头,忙不迭地应了声:“哎!好!好!”周儒嘉纳闷地问他为什么答应,他美滋滋地说:“他们叫我杜老。”不苟言笑的周儒嘉忍俊不禁:“人家是叫你杜老吗,是叫你豆腐脑!”刚欲翻脸训斥学生,没想到杜伯阶瞪着他,“不许胡说!‘是’就是‘是’!”周儒嘉笑得眼泪差点掉出来。那以后,杜伯阶便得了“豆腐脑”的外号。“豆腐脑”三字一用到杜伯阶身上,人人都觉得形象生动。这个“豆腐脑”当真了得,最平常的内容经过他的大脑过滤,再经他提炼密制,真如营养丰富的“豆腐脑”,让你在饱餐后还久久沉湎在它的滋味里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