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蝶舞沧海 于 2018-6-14 08:56 编辑
但是,我们可以选择,过勤快的日子
充实,安然
勤于读书,也是极好的
《孟子》
“不仁而得国者,有之” 何谓“得到”,并不是说单纯得到了天下便是得到,还需要保得住。 何谓“保得住”,民心所向,不说名垂千古,悼词上必定有着普遍认可。
时时想想,生而为人,边界在哪儿? 我们身体所能到达的边界,远远赶不上思想。 同样,思想的边界,也并非时时辽阔无垠。
“是为冯妇也” 这是一种矛盾的状态。世界本就是矛盾的统一体。 人的思想和所处的现实,也是存在矛盾的。 这也是辩证的世界观。 有时候,决心不再做什么事情,而到了那个时候,又不由得要去做。 此时,方知,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。 一生追求的是什么?无论是做决定时,还是后面又改变了决定,是不是都是在向着目标前行。又如何让周围的人理解并支持? 这就需要个人修养,有着稳定和成熟的三观。保持自身品德高尚。 问心无愧,犹自不悔。
是不是要“再作冯妇”,孟子的观点可遵循。 对自己行为的把握和一种审时度势的能力。 环境是否允许,只要是环境允许,冯妇即便违背自己的誓言,但他用自己的本领,救了百姓。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。 孟子自知齐宣王不再信任他,他当然不会再去劝说齐宣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。
近期,遇事一二,之前心中尚不明了,经此思索,恍然大悟。有一良师、一好友,一好书。生之幸事也。
《孟子》一书,阅读价值非吾之三言两语可言说也。 望之后某日,可再读孟子,深读,共读。
《诗经》
《诗经》分国风、小雅、大雅。 其中《国风》有:周南、召南、邶风、鄘风、卫风、王风、郑风、齐风、魏风、唐风、秦风、陈风、桧风、曹风、豳风。称为十五国风。 有一次看《经典咏流传》,有位老师就说,现在,我们说的采风,这个“风”也是源自国风的“风”,便是民情民俗的意思。也就是人们的生活。 从周南11篇开始诗经阅读之旅。 一说起《诗经》,第一时间便会想到《关雎》、《桃夭》等。这两篇都是出自周南。让经典流进我们的心中。在这静谧的午后,许是庄周梦蝶,也是蝶梦庄周。
关雎
先秦:佚名
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 参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 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 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 参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。
这么美的诗词,流传了这么多年,每一次读,都会有一种美好的感觉。工整的形式美,反复的手法(文学研究领域,说是一种文学手法,叫“兴”,记得有点类似与比喻,也叫比兴。),给人朗朗上口又无限优美的感觉。自古,爱情便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感。那时,嫁娶便有了非常正式的感觉呢。追求、思念、难眠、聘娶、同心白首。对待爱人,就当是如此啦。不仅女为悦己者容,那时,男子为了心爱的女子,不也是十八般武艺,统统用上了吗?
桃夭
先秦:佚名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 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 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
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,内涵确是无比广阔。桃花般的女子,可嫁个好人家,可绵延后嗣,可相夫教子家庭和睦。有句俗话:一位好女子,可造福三代,而一位不好的女子,可能祸及三代。确是有一定道理的。这篇《桃夭》道出了女子的貌美和德美。诗经之所以经典,就是它用最简单的字词,蕴含了无比深厚的意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