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4日,周六。黄历癸卯年二月十三 本地天气:晴,气温5-21℃,空气质量:良。 【今日生活与心情琐记】 早上要“睡觉睡到自然醒”计划没能按预定方针实现。原因是将近5点时,我被妻的打呼声惊醒了,然后就感觉再也躺不着了。因不愿意打扰她的休息——她昨晚近十点才从学校回来;一会儿六点前还要赶到学校去上早读——所以我自己悄悄起来,洗漱,煮茶。 我自小就爱喝茶,尤爱毛尖。前些年实在经济困难,只好多喝白开水。这两年负担减轻,可以买得起十块八块一两的散茶了,就常去集市的地摊上去称上半斤八两的,慢慢地喝上了瘾,如今白开水是再也难以下咽了。但后来又听人说,一大早空腹就喝毛尖茶,对胃不好;也不得不信,终于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,嘬着牙花子下决心称了二斤黑茶,可以配上枸杞,大枣,姜片等煮了喝,据说有延年益寿,降糖降压,白发返黑,老脸回嫩,青春永驻,返老还童……等等神奇功效。所以这黑茶虽然价格不菲,把我心疼得将近一个月每顿饭都没吃饱过——意图少吃点把买茶钱省回来——但看在返老还童……噢不,是降压降糖功效的希冀上,我还是能忍受的。可如今茶快喝完了,我的血糖仍然高,我的血压仍然高,我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,我脸上的皮肤也一天比一天松驰得厉害。说好的各种神奇功效呢? 我这是上当受骗了吧?我找一位“方家”同事去打听黑茶的养生作用,结果却得到一个让我感觉非常郁闷的秘闻:据说那个强烈向我推荐“黑茶”的朋友,他小姨子是搞传销的,而且传销的商品是黑茶…… 捂脸,找个墙角蹲着郁闷一会儿。男人有泪可以弹,但不能让人看见。丢脸事咱就不提了。洗漱完毕,茶已煮好。喝着让我伤心的黑茶,我得考虑干点什么吧?想了想,感觉好久没有背过诗了。生活终于压榨尽了我的诗和远方,只给我剩下了眼前的挣扎和苟且。我要抗争,我现在就开始背诗去。 打开手机APP,在“苏仙”和“杜圣”之间犹豫了一下,我点开了杜甫。《蜀相》、《望岳》(三首·其一、其二)、《绝句》二首、《绝句》四首、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、《春夜喜雨》、《春望》……啊呀,竟然大部分我还会背! 这时候已经过了五点半了,该叫妻起来准备去上课。我耿耿于怀的是,她怎么就打呼了呢?甚至影响到了我睡懒觉的计划。在她起床洗漱时问了一下,果然,她感觉有点不舒服,可能是感冒了。回忆一下,是因为昨天太暖和…… 因为天气变暖,所以感冒。这事情的好和坏,果然还是很需要辩证看待的嘛。我无奈地笑了,一边烧白开水,伺候夫人一会儿走的时候能够吃药,一边在感慨塞翁的明知,以及Hegel和Marx的伟大。 由塞翁失马想到了辩证法,由Hegel想到了Marx,所以在妻去学校走后,我就忽然想应该再读一读哲学。所以一个上午我都是在读哲学中度过的。关于我读的哲学书,一会儿后面专题推荐。 妻中午有一顿“高价饭”。注:“高价饭”是我们的一种调侃说法,是指有同事等家有喜事,就要随礼。随礼后对方请吃的那顿饭,本地方言也说“(某某人因什么什么事)待客”。而吃这顿饭人,随礼的钱远远超过他的吃回来的饭钱。比如我们群里有一位乔哥,那天中午吃了一顿这样的高价饭:200元。可是这乔哥一边抽烟二不喝酒三不吃肉,去赴宴也只是挑几筷青菜,以保持那不过100斤的身材。这怎么能吃回来啊!自己掏钱下馆子,20都用不了!所以这是超级“高价”的高价饭了。——当然我曾提议乔哥带着我去吃,100多块钱的酒我喝上两瓶,20多块钱的烟我抽上一包,再来一大盘“梅菜扣肉”,不吃够250我不走……这样肯定不吃亏。可惜乔哥嫌丢人,不带我。——也或者怕我喝醉了耍酒疯吧?其实我现在酒品好多了。除了睡觉,唯一的赖毛病就是退群和删Q好友。 妻中午不在家吃饭,就我自己,一撮面条,几颗青菜;鸡蛋溜了一下锅,再切上一小根火腿肠,也就打发了一顿。饭后我忍不住强烈的困意,碗都没洗就一头扎在床上睡着了。 这一睡就睡到下午三四点。下午还有个视频会呢,我定的有闹铃,为什么没响——也或者响了我没听到。反正在会议开始前两三分钟,那边打过电话来,问我为啥不进入(会议)房间……是电话把我叫醒的。 整个会议开得我迷糊迷糊。我也不知道会议的中心思想是啥。但赞只管点,大拇指只管竖,口号只管喊,任务只管保证坚决完成……反正周一下午让报报表,我不信周一一整天我弄不完它! 【今日读书】 [德] 汉斯·约阿西姆·施杜里希(得!汗死!约啊洗没!死肚里稀!这名字真难记!)著,吕叔君翻译的《世界哲学史》。我今天读了第一部分:东方的智慧。包括古代印度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两章。 作为一个门外汉,一直对哲学抱有一些兴趣。以前读过伯特兰·罗素的《西方哲学简史》,也读过冯友兰的《中国哲学简史》(冯友兰先生的《中国哲学史》和胡适先生的《中国哲学史大纲》都购买收藏的有,但都还没有来得及读)。 在读这两本书的时候,有一个感觉,就是罗素和冯友兰们,把东西方(主要是欧洲和东亚)哲学割裂得太干净了,所以也就无法得到一点对“哲学”这一范畴的整体认识,哪怕仅仅是时代的联系和对比也好。而“汗死”这本书,却是我见到的唯一一本对全世界的哲学做了一个汇总罗列,至少给了如我这种“伪”爱好者整体感觉世界哲学发展和思想比照的机会。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,甚至连首遍快速浏览还没有完成。但该书是微信读书推荐值90.4%的“神作”,而且是全免费。因此也在此顺便推荐一下。 “四千多年来,从古印度的无名学者到当今的哲学巨擘,从中国到欧洲,对何以为人、何为良好生活的追问,从来没有停止过。”
必须热爱生活!必须坚持记日记!
|